《金匮要略》
麻黄升麻汤
【357】伤寒六七日,大下后,寸脉沉而迟,手足厥逆,下部脉不至,喉咽不利,唾脓血,泄利不止者,为难治。麻黄升麻汤主之。
麻黄 (去节) 10g 升麻 10g 当归 115g 知母 15g 黄芩 15g 玉竹15g 芍药 15g 天门冬 15g 桂枝 15g 茯苓 15g 甘草 (炙) 15g 石膏 15g 先煎 白术 15g 干姜 15g
麻黄升麻汤
上十四味,以水200ml,先煮麻黄一两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400ml,去滓,分温三服,服后喝温米粥,使微微汗出愈。
随证治之:汗多去麻黄(荆芥、防风代替),二便调或便溏,白芍改炒白芍。脾虚白术改炒白术。
适用症状:
1、外感病邪内陷:如伤寒误治后,表证未解,邪热内郁,出现寒热错杂、咽喉溃烂、腹泻等。
2、上热下寒证:表现为上部(如咽喉)热痛,下部,(如腹部)虚寒怕冷、便溏等。
3、呼吸系统症状:咳喘、痰黏难咯、声音嘶哑等, 多因肺热壅盛或气机不畅导致。
顽固性口腔溃疡,要想到白塞氏病。白塞氏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,病因尚未完全明确,可能与遗传、感染、免疫等因素相关。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、皮疹、眼部炎症等,严重时可累及血管、神经系统、消化道等重要器官。主要症状口腔溃疡:反复发作,疼痛明显,多位于唇、舌、颊黏膜等部位。生殖器溃疡:与口腔溃疡类似,但发生频率较低,愈合较慢。眼部病变:可出现葡萄膜炎、视网膜血管炎等,表现为眼睛红肿、疼痛、视力下降,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。皮肤病变:常见结节性红斑、毛囊炎样皮疹等,按压结节性红斑时可能有疼痛。其他: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、消化道溃疡、血管炎等症状,累及神经系统时还可能出现头痛、肢体麻木等。
案例:女,63岁,反复口腔疼痛、溃疡1年余,偶有头晕,头痛,难入睡,梦多,汗多,无口干口苦,便溏,小便可,舌红,苔白,脉弦数。反复服用中西药治疗, 症状未见明显改善,停药2天反复如故。
中医诊断:喉痹 寒热错杂
西医诊断:白塞氏病
治则:清热解毒,调和营卫,温经散寒
方药:麻黄升麻汤加减
升麻10当归15知母20黄芩12玉竹30炒白芍15天冬30桂枝15茯苓30炙甘草15生石膏30先煎干姜15荆芥15防风15锻牡蛎30先煎百合20白及20炒白术30
3付,水煎服,1付煮2天,分2次服
方解:防风、荆芥、升麻,发汗解表,疏散表邪,缓解恶寒发热、头痛等外感症状;黄芩、知母、玉竹清解内热,改善咽喉肿痛、口干舌燥等里热表现。 桂枝、茯苓、甘草调和营卫;升麻与荆芥、防风协同,可升提下陷的阳气,锻牡蛎、百合滋阴安神,白术健脾益气,白芨收敛合创口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达优配官网-10倍杠杆炒股平台-十大配资排行-正规股票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