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岁,正是干劲儿满满的年纪。可偏偏在河南这样一个热出“锅巴味”的地方,这位姑娘却在持续40度的高温下,每天硬扛着走路上下班。
结果呢?一天晚上刚进家门,还没来得及喝口水,直接倒地不起。
谁都没想到,年轻人顶不住的,不是加班,不是失恋,而是热。
这事儿一传开,大家都炸锅了——“她才三十出头啊,不是身体最好、扛压最强的年纪吗?”“每天走路上下班,说明她还挺健康的吧?”“高温能把人热倒?真的假的?”
这事儿真的不稀奇。我们得先搞明白一件事:高温不是开玩笑的,它能真把人“热死”。
这不是夸张,而是实打实的热射病在发作。
这个词你可能听过,但八成没当回事。别觉得远,别觉得自己还年轻就能扛得住,这玩意儿它可不看你年纪轻不轻、平时健不健身,它只看一个——你有没有让身体“散热”。
说到这儿,咱得先来捋捋,人体散热是个啥机制。我们身体其实特别聪明,发热的时候靠出汗、靠皮肤血管扩张,把热量从体内“发射”出去。
可问题来了,当外面气温高到跟锅盖似的,再加上湿度大,汗也蒸不出去,血管也撑到极限了,那就等于身体热得像台“坏了的空调”,热气出不去,体温就会飙升。
核心体温超过40度,基本就是在玩命。那时候不光是头晕恶心,严重的直接意识模糊、昏倒,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。也就是说,不光是“中暑”,而是已经进入了“命悬一线”的地步。
你以为这是罕见的事?我告诉你,每年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中招。尤其像那位河南姑娘这样走在户外的,风险直接拉满。
你想啊,地面温度逼近60度,头上大太阳,脚下热浪滚滚,整个人就像个“行走的铁板烧”。
而且她还走路上下班,说白了就是一个移动的“热量吸收器”。不夸张地说,穿着衣服在这种天气里暴走,就是拿自己当锅底垫料。
身体那点散热方式根本不够用,再加上长期暴露在高温下,水分、电解质流失得飞快,结果就是热量堆积在体内,最后一口气没上来,直接倒地。
这时候不是喝瓶水就能解决的事,热射病是急症,必须马上降温、补液,严重的还得进ICU。关键是——它发展得快,致死率也高,拖不得。
你可能想,那是不是只要不在户外暴晒就行了?错!室内同样可能“热出事”。尤其是一些老年人,家里舍不得开空调,窗户关着、电风扇吹热风,时间一久,体温悄悄就升上去了。
还有些人喜欢蒸桑拿、泡热水澡,觉得出汗就是排毒,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“蒸熟”了。说到底,人体的调温能力是有限的,不是你想出汗就出,水分、电解质一旦跟不上,身体立马开始报警。
那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已经中暑了?别等晕过去才后悔。中暑不是一上来就“倒地不起”,它是分阶段的。
先是轻微的热疲劳,比如口渴、出汗多、头晕、恶心,接着可能发展为热痉挛,就是肌肉抽筋,特别是在大腿、小腿。
再严重就是热射病,那时候可能已经不出汗了,反而皮肤干热,神志不清,甚至昏迷。
真正聪明的人,不是能扛热,而是知道自己何时该躲。不是逞强,是自保。尤其是以下几种人,必须注意:
第一,老年人。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减退,感觉不灵敏,热起来了都不一定知道。
第二,慢性病患者,像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的,这些人身体本来就不稳定,一热就容易出问题。
第三,体重过高者。脂肪是一层绝热层,热不容易散出去,等于自带棉被。
第四,长时间户外劳动者,比如外卖员、快递员、建筑工人……你看到他们大汗淋漓,其实他们身体已经在报警了。
那我们普通人该怎么防呢?这才是关键。别硬扛。
高温天能不出门就不出门,非要出门也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那段时间,早晚走动,穿浅色、透气的衣服,戴帽子、打伞,别穿得像去沙漠探险。
补水要及时。不是渴了才喝,而是主动喝。电解质饮料比白水更合适,尤其是大量出汗后,补的不光是水,还有钠、钾这些电解质,缺了会头晕、抽筋,严重的还会心律失常。
再一个,室内开空调别心疼电费。别信什么“空调病”的传说,高温才是最危险的病因。家里有老人,一定要告诉他们,空调不是敌人,是救命的神器。
如果真遇到有人中暑,记住几个应急动作:
第一,立刻把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;
第二,降温,用湿毛巾擦身,或者吹电风扇、开空调;
第三,补水,但如果人已经意识模糊,千万别灌水,容易呛到,得送医院;
第四,别等,马上打120。
这事说多了嘴都干。说到底,这天气不是“热得受不了”,而是真的能“热出命”。年轻人也不是铁打的,千万别再拿自己身体当实验品。
还有一点很重要——别迷信“出汗就是好事”。出汗确实是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,但汗出太多,也可能是身体在求救。尤其是那种“汗都出不来了”的状态,反而是最危险的信号。
顺带提一句,最近很多人问,吃点什么能“防中暑”?说实话,没有哪种食物是灵丹妙药。西瓜、绿豆汤这些是清热解暑的好东西,但它们不能替代水和电解质补充,更不能当成护身符。
尤其是绿豆汤,喝多了脾胃虚寒的人反而容易拉肚子。
我们不靠“神奇食物”保命,靠的是科学认知和及时应对。
你回头想想,那位河南的姑娘,估计就是觉得自己年轻,走走路没事。可她低估了热力的杀伤力。她不是第一个中招的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。
但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,能从今天开始注意“别热过头”,那她的教训就不是白吃的。
你现在是不是也在热?头晕了吗?出汗了吗?今天喝的水够吗?空调开了吗?留言区说说——你家那位是不是也热得不行还死撑着不肯开空调?
你有没有过因为热差点晕倒的经历?你觉得高温天最难受的是什么?
命是自己的,凉快点儿,多活几年不香吗?
参考文献: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热射病诊疗规范(2023年版)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.高温相关疾病应对指南(2022)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。对此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
盛达优配官网-10倍杠杆炒股平台-十大配资排行-正规股票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